学习目标:
1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;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。
2、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;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。
3、体味生命的意义,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,以及克服险境、勇于拼搏的精神。
学习重点:
1、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,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。
2、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,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。
学习过程
一、导入
二、预习交流
三、出示目标
四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
(一)、自主学习:
速读课文,完成下列问题,可在课本上圈点勾画。
1、请同学们找一找,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?
2、在这些困难中,“我”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?
3、请同学们找一找,作者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是什么?
4、 在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之后,“我”想了些什么?
5、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意义是什么呢?
6、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阐释“生活”的意义?
对比:1、 2、 3、
(二)、合作探究:
跳读课文,品味语言,体悟情感:
1、面对这些痛苦,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?(请同学们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,然后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)
2、作者为我们揭示的“探险”的真谛是什么?(据课文内容和课后第三题)
过渡:这不仅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,而且语言也十分优美,富有表现力,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,并思考:
1、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的句子是?
2、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是?
3、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?
优美句段赏析示例:
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,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。(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,来势汹汹,令人无法躲避,“冲”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。)
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,……一颗干枯的心……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……
(运用反复的手法,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、缺心)
A、如果删去三个“干枯”可以吗?为什么?
B、如果改为: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……你认为表达上有何不同?
(不行,不能构成反复,表现不出心灵干枯的程度,与我面临的绝境,不如原文那样强烈)
五、精讲点拨:
小结:(明确主旨)《在沙漠中心》一文记叙了“我”在沙漠中由“痛苦、绝望”到“平静、乐观”的心理过程,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“我”内心的独白,表现了“我”战胜困难、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,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。
同学们: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,也不是一帆风顺,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,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,这是人类进步、文化多元的标志。我们不强求一致,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,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、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,并且应该得到尊重。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,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,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。要记住:
面对生活,豁达而不旁观,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,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,任凭风云变幻,孤独地守望春天;面对生活,清爽而不冷漠,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,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,随时光荏苒,执着地一路欢歌。
六、巩固检测:
写作练笔,表达交流:
1、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?
2、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?人生怎样才算成功?
七、布置作业